第103章(4 / 6)
都在忙着上课。”
王肖乾略去了延平郡王不提,信王也没有问,因为之前的锦衣卫密奏也有说起,延平郡王自从到了榕城,心绪便没有安宁过,他一开始认定了自己要被谢六姐剥取龙脉,不管多少人反复解释,是误信手下、落入套中,郡王也不愿相信,后来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又染上了借酒浇愁的习惯,现如今已是糊涂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但凡醒来便大骂买活军,也骂朝廷无能……如今府中主事的是郡王世子,也一样是无能之辈,虽然的确要去看望,但也实在是没什么好提的。
“如不是王兄去了一次榕城,几乎要以为买活军人见人爱,治下一片祥和,未有丝毫不满……如今看来,榕城这样的大府城,他们消化起来只怕也觉得吃力。”孙初阳便用一种客观的语气评价,“之后数月,怕是要闹出些事情来的,此或为我等破局契机。”
“不错,我等或可借机接人——又或是诱以册封文书,谢六姐若难以镇抚榕城,便必然需要名分大义,那便是我等开价的时机了。”
“若她大开杀戒,那治下必定民心动摇,民怨难平,便又是朝廷的机会!”
“榕城如此,泉州何如?繁华之地必然是名教所在,不是此前她所占据的穷乡僻壤可比,再者泉州大族往往和海上豪商有千丝万缕之联系,或可营造更大声势,甚至突袭鸡笼岛也不无可能。”
王肖乾在榕城的所见,大体来讲还是让使团对谈判前景趋于乐观,众人这个小会开下来心情都不错,恰好听到街头传来卖报声,知道是新一期《买活周报》出炉,忙差人出去,一发买了数十份回来,将那报童带出来的份都包圆了,人手一份,全都在哗啦啦地翻版面,到底信王年轻手快,先道,“那篇《协议书疏漏》与《答疑》放在第七版——居然版面这么后吗!”
他不由有些疑惑,屋内顿时又响起一阵海潮般的翻报声,众人或先或后,都翻到,实则对使团来说,张天如的身份和行为比他的言论更重要。
“倒是有些歪才。”
“刁钻刻薄。”
在座众人,除了信王以外,几乎个个都是聪明绝顶,王知礼都是內进士出身,对这篇文章各有各的看法,或冷笑或赞同,不过也并不抒发感想,又紧接着去看谢六姐长长的答疑——答疑的字数竟几乎是原文的几倍!看来,她确然是十分看重张天如的这篇文。
“向大家介绍辩论中常见的二十四种逻辑谬误……嗯?”
最先读出声的也是王知礼,他迷惑的语气完全显示了众人的心声,“这……二十四种谬误?这短短的数百字文章里,谬误竟有二十四种之多?”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理解的,就连起复后一向极力低调,只以伺候信王为要的曹如,都忍不住说道,“这……虽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但谢六姐也未免太看得起这个小小的张天如了吧……”
二十四条逻辑谬误
只听得屋内一片寂然, 翻纸声半天不响,这篇《答疑》字数很多,而且大家都看得非常的慢,比张天如的原文更慢出了几倍, 因张天如的文章, 都还在设想之中,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 眼睛一捞, 大概就知道了文章的立意、推演,至于其中的一些警句,在立意之外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只能反映张天如的文采, 于这篇政务性的文章的作用是起不到太大的增强的。
——这就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文章, 一般的百姓最多也就关心一下农事,还有本地的新闻, 这种法令,要变成案件之后,他们才会感兴趣,这种纯粹的策论文,多数看了个开头就直接撂下了。买活军这里虽然富庶,但一般的百姓决计还没到有闲钱去瞎混吃酒, 结识新鲜女娘的地步。
而谢六姐写的答疑呢,虽然是‘御笔’, 但又要比张天如的文章难懂十倍,连编辑做的标注都是密密麻麻的, 有大量的生词和旧词新用, 就连使团众人都看得吃力, 更不必说百姓们了。前头这二十四条逻辑谬误,虽然每条都附了一个例子,但即便如此,要将所有概念记下,还是相当困难。因为不但遣词造句难以读懂,而且其中传递的思想也让人非常陌生。
要说是从未接触的东西,那也并非如此,这二十四条所举的例子,其实在政治论战中是极为常见的,譬如说第一条稻草人谬误,按照解释说来,是指歪曲了对方的观点,为对方来补充言外之意,譬如说,某甲认为朝廷应当加拨钱财给各地的府学,以令府学弘扬文风的效果进一步上升,而某乙则指责某甲,“钱无非就是这些,给了府学,岂不是要削减辽饷?不料你竟是个卖国贼,如此岂不是让建贼有机可乘?”
这种论战,在折子中实在是太过常见,而众人诧异的便是,这居然被归于逻辑谬误——这是谬误么?难道不是详察政治的表现?毕竟朝廷财政众人心中都是有数的,此时上书要求加拨学政银两,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自然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朝廷列拨开支时减少敌党对某处的投入,这种互相使绊子时再常见不过的行为,居然会被认为是谬误……
那以后买活军这里打算怎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