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22(1 / 3)
“今天去吃什么?”
“煲仔饭咯,你上次不是说来了x城就要吃这个。”
“我也是听朋友讲的,不好吃不准怪我。”
房门关上,阳光中微尘浮动。
电影院慢慢亮起了灯。
大概有那么几秒钟的安静过后,逐渐从一个角落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然后像是沉睡的电影院被唤醒一样,掌声逐渐扩大。
哪怕这里多少有被邀请的人情部分,但看起来反馈还不错。
主持人松了口气,连忙上台,走流程进入商业胡吹环节。
主持人是张熟脸,是人脉大佬靳茜利用超级关系户徐祖年的身份从扶苏文化的电视部门专门借调过来的。
据说一开始靳茜还考虑过自己上去主持,但是怕万一电影反响不好,作为主持人的她不太方便同时兼任制片人,少一个人在台上给电影挽尊容易显得没牌面。
最后决定多凑个人头,顺便小秀一下人脉。
b级导演
主持人开始将主创团队一一介绍上台落座。
靳茜作为总制片是第一个被cue到的,她先自我介绍了一下身份,然后笑着说:“谢谢,谢谢大家这么捧场,听到这么多掌声也算是有交待了,刚刚安静的那一会儿我真是害怕极了,担心大家都看睡着了。”
台下发出一阵哄笑,掌声越发猖狂持续。
靳茜道:“然后要感谢我们努力工作的制作团队,尤其是导演方可以,他用极具风格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了这部作品。”
掌声又抵达了一波新的高|潮。
“两位主演也非常优秀,他们细腻动人的表演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刚刚好像听到有人偷偷哭了。”
靳茜小皮一下的表现,成功让观众从原本文艺片的忧郁伤感中跳回了现实,心中的怅然若失在回味后酝酿出一段丰富的感官体验,原本稀稀拉拉的掌声逐渐扩大范围,蔓延开来。
人群中哄笑、骚动、夹杂着断续的口哨声、起哄声,观影时的种种情绪,这时一一被转化成向外的情感表达。
靳茜脸上露出镇定自若地微笑,唯独在她身旁的方可以听到她偷偷松了口气,换了只手握住话筒,话筒上留下一个濡湿的手印。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她又没有系统,看不到方可以导完电影后,直接就从d级小萌新一跃飞升成b级导演。
过了这么久,方可以在系统那儿也多少摸索出一点东西。
比如系统的评价体系规律:
e级,基本等于糟糕的门外汉;
d级,对应初窥门径的萌新;
c级,差不多算是合格;
到了b级就可以夸奖一句不错、良好,甚至偶有亮点;
方可以目前唯一一项a级的审美,被评价为拥有对美敏锐的感知,那起码也是优秀。
系统虽然没客服、没指南、没投诉入口、ui看起来还是抄30年前的dos系统(异色版),但外挂还是很灵的。
比如“免检产品”的被动天赋,方可以获得之后《秘密》居然一次过审,甚至都没有发回修改意见。哪怕被死死卡在r18,但这个顺利程度也让靳茜直呼不可置信,差点以为徐家在背后操作了。
再三确认徐家没有官商咳咳。
再比如方可以升级后,拍出来的镜头比较以前更有质感;经常会下意识觉得某种机位更好,最后也确实更好;心血来潮想玩个运镜,想到特殊的布置,想到特别的画面表现……
做出来的效果也确实很有意思。
对他们这种创作者而言,最难得的可不就是一个“想”么?
当然,职业的总体评价和单独的作品评价不是一回事。
比如d级的《test》在结算周期完毕后让方可以的职业总评升上了c级,但是刚拍完《test》时,系统对方可以的评价可是实打实的d级。
——方可以有点怀疑d级导演是不是最多只能拍出d级作品,毕竟按照下限决定评级的逻辑,听起来就很合理。
言归正传,方可以拍完《秘密》后的综合评价直接爬上b级,那么《秘密》的质量咋样也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在文艺创作的领域很多事并不能完全用数据量化,顶级大导拍出烂片、超级翻车、乃至拖垮一家公司也都是寻常。而且系统更新评价的时候《秘密》刚刚杀青,还没开始剪,而对某些导演来说,后期剪辑能大作文章,也能大出幺蛾子。
只是各项基础水平已经放在这里,最差的一项都是c级,拿着让她飞升b级的素材剪,翻也翻得有限吧?
所以方可以看起来闷声不吭,其实可能是主创团队里唯一稳如老狗的人。
真万一扑了,
那大不了在心里哭一声生不逢时,像每一个扑街货一样os“十年后会下才能看懂《秘密》”[1]……算了,这有点丢人,躲起来哭哭也就得了。
然后剩下那四部的约就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