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38(2 / 3)

加入书签

心活动一般持续两周,在为期9-10天的展映活动中会陆续播放各国投递参展的电影。

相比起前世的欧洲三大,本地的三大国际影展虽然在是否全球首映上拥有更灵活的要求,不完全禁止参赛,但多少还是有些规则偏向来鼓励首映作品。

因此《秘密》虽然入围主竞赛单元,但大家并不报什么希望。《秘密》本身已经在国内上映,能入围就是水平证明。

靳茜和方可以之前更多争取的也是天际线单元的排片资源。

虽然之前吐槽过这个世界是文化荒漠,不过在这种先锋实验派集中刷新的场合还是有不少好片子的。方可以照着se选片工作组的工作成果,拿个小本子按图索骥,可以说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世界的确有无形的文化镣铐,但文艺创作从来都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只要并不绝对禁止思考,有文学、艺术、哲学等等领域的哺育,就总会有不甘寂寞的新人对旧的底线跃跃欲试。

一场结束的时候她路过一个门庭冷落的展厅,门口海报上的中文字让方可以驻足。

居然也是一部华语片,只是在非竞赛单元。

旁边的面板有介绍信息:

电影是夏国著名女作家的成名作改编,主创团队演职员表的名字一个个都特别眼熟,已经拿过某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大导兼制片,国内著名现代作家编剧,摄影掌镜、美术、服装、音乐、音效、剪辑……全都是大名鼎鼎的巨佬。[1]

方可以都惊了,反复看了三遍确认,羡慕得眼泪从口角流下来。

但内部小手册上没这部。

那就更要一看了。

……

1小时后。

方可以很没有礼貌地放映厅偷偷溜了出来,甚至都没熬到影片散场。

不客气点说,没了那张表,方可以都怀疑这片子能不能入围。

正好靳茜也听说过这部来参展,不过进的是非竞赛单元,虽说这部肯定轮不到se肖想合作什么的,但不妨碍她好奇一下。

“好东西当然要自己亲自看!跟你说很不错的,每个部分都是大师水平稳定发挥,去看吧!”

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靳茜将信将疑,又担心别真是下属遗珠,两部都是民国片,这部在国内还没上映,别回头被发技压通稿还来不及反应。

然后她去了。

方可以在对面街找了家咖啡店,一边打开《1582》刷剧一边蹲守,暗戳戳算着她逃出来的时间。

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小时……

嗯?

直到放映完毕还没见人,方可以溜进去,找到了睡得正香的靳茜。

“哈——”

唐人街的一家餐馆里,靳茜伸了个懒腰,“看在你还记得过来找我的份上,这顿你请,这事儿就算了。”

郑书秋在旁边好奇:“真有这么烂?不都是大师制作,总不能全都挂名啊。”

靳茜还在后悔自己两小时前误信小人言:“大师又怎么了,谁还不是个打工的,能凑合的为什么要出全力,天塌下来还不是先骂顶在台前的。”

赵琢挠挠头:“可是我看推上评价是没多高,但是好像也没怎么骂。”

“对啊,这位作家的粉丝向来出了名的苛刻,对这部好像也没说哪儿哪儿不遵守原著了,顶多就是选角有点牢骚。”

方可以蹲守那俩小时也不单单只刷剧去了,一半脑子里还在琢磨那片子:

“选角有点问题,但不能全推到演员头上。”

“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不是照搬就行的。文字的留白由读者想象完成,声画要填补这部分留白中的逻辑,同时要弭平不同人想象间的鸿沟,填补声画叙事当中的逻辑空白。”

“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凑合,所有人确实都是大师水平,但那只是个单一工种上的下限保障,他们在技术上没问题。可如果由他们各自发挥,那就是一团乱,拆开看好像都还行,凑到一起就什么都不是。”

这么说郑书秋就有点懂了:“那不就跟表演一样,不合适的表演套路套在不合适的角色上,演得再好也只会出戏。”

“嗯。出这么大问题,我看着还是导演问题最大,整部片子调性就没搞明白,画面乱七八糟,单看好像都挺美,但连基本表达都没做好,再多大师也枉费。我猜要么导演不适合这部电影风格所以没想法,要么就是人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又或者整个剧组太多头,她没法协调。”

靳茜哼哼冷笑:“图穷匕见了是吧,原来在这儿点我呢。”

方可以一脸清纯无辜。

“知道了,总之您方导的组里您最大,我一个外行才懒得瞎指挥。”

正如方可以他们所料,最后主竞赛单元的奖项没他们的份,但既然把人巴巴地叫来鹤城,自然也不会让人空手而归:

“第87届鹤城电影节天际线单元最佳导演:《秘密》 方可以”

“第87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