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68(1 / 3)

加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1]rps:real pern ssh,指基于真人的同人创作。

[2]尤里卡!:来自古希腊语“我找到了!”,《文明》系列中一个特殊状态,每当人群发生技术、智慧、创新突破的时候就会提示。

——

这几章的基调相对没有那么轻松愉快,不过还是按照计划写出来了哈哈[小丑]可能有些人不想看,那……也没办法[捂脸笑哭]

影视文化本质是一种叙事重构,所以在我看来电影的反馈不仅仅是停留在网络评论、演艺圈地位更迭,也可以有更深的后遗效应。

高文心的“英雄主义”和“助人情结”从她出场开始我就一直在有意刻画(也可能我太菜了没写出来)。

她的困境经典到不需要再增添很具体的不幸,解决困境时也不必有很戏剧的冲突事件。我在此简化了很多现实会有的困难和纠葛,强化她本身拥有的能量,仅作为展示风貌的一角。而小方作为导演,在其中确实没什么能干的。即使她是主角,但她也只能是高文心故事里的旁观者。

并非故意写些家长里短让大家不高兴,我只是想写:一部好电影,或许能给观看它的人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让她们知道自己一些微妙的想法并非错误,让她们感到自己被看见,让她们重新找到力量,或许那都是她们本来就有的东西,只是电影提供给她们一个重新发现自己的trigr。

看片会

看到方可以, 王院长下意识皱了皱眉,上下打量一番,似乎露出一个“你居然还活着”的表情, 勉强地跟她握了下手。

嗯!不错,虽然还没有毕业,但我已经是能和院长握手的人呢!

毕竟已经接受过电话风暴,方可以完全理解对方此刻可能已经是脾气比较稳定的状态了,默默安慰一下自己。

有时候就是这么没办法,小小年纪就要包容这些老家伙的情绪问题。

方可以既然过来,话题的中心自然就从展望感官电影未来新发展,丝滑地切换到具体的电影问题上。

李教授:“小方你可是行啊,《菩萨行》到今天票房超过30亿了吧?”

“嗯, 刚过, 好歹上映快两个月了, 还延期了两周。”

方可以跟靳茜确认了一下自己没记错。

今天早上靳茜在她还睡得迷迷糊糊地时候跟她打的电话,她都不太确定是不是自己做梦梦见的。

“那也了不起,今年国内都没出现超过20亿的呢,如无意外, 可以展望一下今年的票冠了。”

说着就从票房切入到几部电影的投资收益比。

李教授作为感官电影扶助计划的专业顾问, 现场还有文化|部专管小组工作人员陪同, 自然也得履行职责,不能真的表现的好像自己是来提前看片的。哪怕相关问题每年都有专项审计人员进行核查,多问一句准没错。

这方面se控制得也特别健康,可能是圈内为数不多资金流如此健康的。

靳茜回答的时候那叫一个底气十足,方可以听着都觉得自己胸前无形的红领巾更鲜亮了。

方可以做电影的时候在经费方面使用得很克制, 一般不会特意搞一些大活, 也不会非要烧钱拍一些自我满足的抽象东西。

像《秘密》这样的文艺片虽然总票房不高, 但投资回报率和后续线上放映数据非常喜人。这对于一个扶持项目来说,其实比单纯的票房收入高更能显出成绩。

毕竟感官电影扶持是来干嘛的,来给更多人看,唤起更多人的感官刺激的!

即使是像《比丘》这种电影,立项之前顾忌到票房成绩可能不太好,也想出来了《菩萨行》这种偏商业的作品来缓冲投资压力。

业内不少投资人因此对徐祖年可谓羡慕嫉妒恨,这个傻狗人看着也憨憨的,一天到晚光看到他吃喝玩乐去了,到底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有这么一个主动帮投资人省钱的导演?

呔!哪个导演不是出了名,就想着法的从投资人手里抠钱?为什么偏偏最赚钱的那个不按规矩来?!

球球了,徐老二能不能出个教程,指导下他搞到靳茜和方可以这对搭档到底分了几步走。

哪怕是成功学洗脑包也很需要啊!

这边李教授和王院长提起方可以的毕业问题:

“虽然学院通过了延期答辩的申请,不过小方你还是要好好准备,毕竟是为你单开出来的答辩,到时候评审委员会的老师们免不了会更加关注你的论文。”

一听这话的语气,就知道是李教授说的。

说得很好,但是能不能别一见到面就说这个。

方可以痛苦面具。

但是没办法,《比丘》的时间实在压得太紧了,就算方可以紧赶慢赶把论文肝了出来,但是准备答辩工作也没有精力。

退一万步,就算答辩ppt可以拜托万能的靳老板找水鬼代劳,但夏影的答辩时间就在前不久,那刚好是方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